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袁世凯
目录
位置:主页 > 历史故事 > 袁世凯 >

袁世凯的原配于氏 被四名女官压着当“皇后”

袁世凯的原配于氏,是河南沈丘人于鳌的女儿。于家在当地田宅广阔,号称是挂过“双千顷牌”的,可以说是真正的土豪。袁世凯17岁正是壮小伙子的时候在老家河南把于氏娶进门。我想,当时袁世凯虽然不用像今天这样想方设法“拚岳父”,但脸上应该还是很有光彩的。不过,大家都知道,于氏粗识文字,略通礼法,但过门后跟袁世凯的关系却很一般。第二年春,于氏为老袁生下嫡长子袁克定后,就开始了“守活寡”的生活。

如果我们追究一下造成于氏“守活寡”的原因,我说应该是于氏倔头倔脑、不会说话。有一次,老袁看到于氏腰间系着一条红色花缎子裤带,就顺嘴开玩笑说:“我看你这身打扮,就像个马班子。”那个时候,河南人把妓女称为“马班子”。“土豪”出身的于氏听后自然不乐意,立刻回嘴说:“我不是马班子,我有姥姥家。”这里,于氏想表明自己是明媒正娶的原配,不是没有娘家的姨太太。可是,袁世凯听了又不开心了,认为于氏是在骂人不带脏字,故意揭他的短处,因为袁世凯的生母是一位姨太太。他的脸“啪哒”一下子拉了下来,从此不再和于氏同房。所以,即使是亲密无间的夫妻,嘴上说话时也要有把门的。历史的教训值得记取啊!

和现代社会家庭生活面临的问题一样:老公出息了,老婆跟不上,怎么办呢?于氏出身于河南乡间,是一个典型的“上不了台面”的旧式妇女。她平时不会梳妆打扮,不懂得“女为悦己者容”。袁世凯接任孙中山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后,外事活动增加。就像“共和”这种体制来自于西方一样,民国的外衣礼仪也是来自西方的。其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要带着夫人一起参加外交活动。谁料,在一次盛大的外交活动中,一位外国公使满面微笑、文质彬彬地伸出手来要和袁总统夫人握时,她自己窘迫得满脸通红,慌慌张张地把手缩到背后,让这位外国公使尴尬不已。“夫人外交”没有搞成,反而形成了一次“外交风波”。从那以后,于氏就很少在外事场合露面了。对了,即使露面,也不公开回答外宾的提问,而是由儿子或者女儿代行答话。她真的怕像上一次那样,再说走了嘴。这种“夫人哑外交”,大概也是民国史上罕见的。

对这位下得了厨房,上不了厅堂的朴实原配,老袁是“不干”,但礼遇上还是有加的。袁家搬进中南海后,怀仁堂延庆楼后的三进大院福禄居就划给原配于氏和嫡长子袁克定及家眷居住。老袁自己是按惯例“拜访”,每次隔个三天五天,到于氏房中小坐片刻,舌吐莲花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只是略聊上几句家常,然后抬屁股走人。不过,这种仪式性的表现,还是很有示范作用的——一种凸现名分的作用,一种震慑“贱妾”的作用。

特别应该表扬的是,尽管袁世凯后来家里“彩旗飘飘”有了九个妾,但还是信奉“糟糠之妻不下堂”的传统婚姻理念,做到了家里同时“红旗不倒”,并没有与原配于氏分手。袁世凯称帝的时候,还把实诚的原配于氏摆在了“皇后”的位置上。拥护帝制的大臣女眷由国务总理孙宝琦夫人率领着向身穿“凤袍”的“皇后娘娘”朝贺。孰料,于氏真的是实在人,就是不肯就坐受礼,对孙宝琦夫人连连推辞说:“亲家太太,各位太太,皇后不敢当,不必行礼!”最后,于氏是被四名女官强行“按”着,才算全了礼。看看这“皇后”当的!

估计是憋屈了一辈子的原因吧!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刚一蹬腿儿,原配于氏就大哭大嚎:“你一辈子对不起我!弄了这么多姨太太!又养了这么多孩子!你死了都丢给我,叫我怎么办哪!”看得出来,于氏当时还是蛮有“大奶”的责任感的。那时,袁世凯的二儿子袁克文也领着众儿女跪地求请:“求娘赐死!”直到嫡长子袁克定出面相劝,才算作罢。

嗯,袁世凯的原配于氏,连闹腾丧葬都这么“传统”而没有创意!

相关内容

袁世凯临死前怨恨的是谁 连呼“是他害了我”> 袁世凯为何如此迷信 为取天下扒掉了祖坟围墙> 袁世凯称帝花多少钱 龙袍60万龙椅40万服装200> 袁世凯为何用20万大洋也买不到梁启超一篇文章> 民国趣事 袁世凯当年怎样评价孙中山和黄兴的> 谁执笔写了张謇等与袁世凯的“绝交信”> 民国风水先生揭秘袁世凯为何当不了皇帝?>

推荐阅读

著名战役> 红楼梦人物> 水浒传人物> 宣太后> 苏秦> 楚庄王> 荆轲> 孟子> 张骞> 苏武>

阅读分类导航

四大文学名著唐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